众所周知,百度公司是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业务的霸主。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一直以来与阿里巴巴、腾讯并称为BAT,是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巨头。不过,因为超高的知名度,“Baidu”在俄罗斯竟然遭遇了商标抢注,到底怎么回事呢?
抢注“Baidu”商标被驳回
据俄罗斯媒体《生意人报》报道,日前,俄罗斯最高法院驳回了俄罗斯商人康斯坦丁·波托罗卡关于在俄国内注册Baidu这一商标的上诉。
报道称,这名俄罗斯商人于2015年向俄罗斯联邦知识产权局提交了注册“Baidu”这一商标的申请,但未获准,理由是该商标与中国的搜索引擎Baidu(百度)重名。此后,波托罗卡两次向法院提起诉讼,坚持认为,商标系原创且中国公司的这个名称在俄罗斯鲜为人知。最终,俄罗斯最高法院维持了俄罗斯联邦知识产权局的决定,为该事件画上了句号。
“Baidu”商标虽然在俄罗斯遭遇抢注,但是并未注册成功,可谓不幸中的万幸。事实上,中国知名品牌在国外被抢注的情况并非个例,不过,并非所有的公司都像百度那么幸运。
海信HiSense商标纠纷
海信集团与西门子之间的商标纠纷始于1999年。海信集团早在1993年向国家商标局注册时采用的就是“HiSense”,到2000年集团更换标识时才换成了第三个字母S小写的“Hisense”。
1999年1月,德国西门子与博世的合资公司博世-西门子(后称德国博西公司)在德国申请注册HiSense商标,指定使用在第7、9、11类的商品上,2月25日获得注册;随后该公司申请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和欧共体商标注册,并且要求优先权。这令中国海信公司在欧洲的商标注册全面受阻。
2004年9月,海信在欧洲被迫启用新商标HSense。2004年10月,德国博西公司派江苏博西家用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副总裁为代表与海信公司谈判。
来自海信公司的消息称,江苏博西公司最初曾同意将注册在蓝色电器上的HiSense商标转让给海信公司,但是索价4000万欧元;与此同时,海信公司收到德国博西公司在德国法院起诉的诉状,由于双方意见不一致,不欢而散。随后,海信启动法律程序起诉至德国商标局,要求依法撤销德国博西公司注册的HiSense商标。
经过充分磋商,西门子与海信就商标问题于2005年3月10日达成和解,西门子在德国科隆地方法院撤诉,海信商标物归原主。2005年,青岛海信集团历时6年,最终以50万欧元的价格,将被西门子公司在德国注册的“HiSense”商标赎回。
海外注册现状
当然中国企业被抢注的商标不仅仅这些,还包括很多其他国内著名商标,比如格力电器公司的格力商标在巴西被抢注,新科、康佳、德赛等商标在俄罗斯被一家公司抢注,大白兔奶糖商标在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国和英国被抢注...
被抢注的后果就是要么付出高昂代价赎回,要么另起灶另开张,要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人力苦苦维权,许多公司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企业来说,为了避免商标在海外被抢注,防止类似的事情重演,应当加强品牌保护的意识,尽早进行国际商标保护。
目前,商标国际注册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一国注册,即通过向被申请国的商标主管机关申请注册,这种需要到每个指定国分别单独缴纳费用,有些国家还需要委托本国的代理机构代办商标注册申请,而且申请人给予代办人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过申请人本国公证机关的公证和使馆的认证方为有效。
一种是马德里注册,即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和《关于马德里协定的议定书》来进行商标的国际注册。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至高点。商标是企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商标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应提前做好商标布局,才能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商标权具有非常严格的地域性,在某单个国家取得的商标权利只能在该国内部获得保护,企业要“走向国际”,一定要确保其在目标市场的商标注册一定要先于市场扩展的步伐,做到注册先行,以防患于未然。